赛事运营

blog article

英国人发明的乒乓球为何成了我国的“国球”?

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,在国际赛场上,中国的乒乓球实力无人出其右,多次在国际大赛上包揽冠亚军荣誉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,乒乓球最初起源于欧洲,由英国人发明,而第一届乒乓球锦标赛则是在1926年,在德国柏林举办。


从英国人发明的不受天气影响的桌上球类运动,到享誉中外的中国“国球”,乒乓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?


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

全民乒乓打破0奖牌记录


在新中国成立以前,中国参加了三次奥运会,连一块奖牌都未能拿到,距离世界冠军相去甚远。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发出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的号召,乒乓球由于基础强大,爱好者众多;再加上对于场地和器械的要求较低,乒乓球运动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。


1959年,我国有了第一位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- 荣国团,他的名言“人生能有几回搏,此时不搏,更待何时”到今天依旧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,努力拼搏。


1943年,年仅7岁的荣国团开始接触乒乓球运动,并很快展现出不寻常的天赋,1957年,20岁的他进入广州体育学院学习。1958年,荣国团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,获男子单打冠军。


在一年之后,在德国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,荣国团为中国队夺得世界男子单打冠军,成为新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。



小小乒乓球转动世界

乒乓外交成历史佳话


现在,“乒乓外交”已经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外交事件被写入了中学生历史课本。“乒乓外交”指1971年期间中美两国乒乓球的互访事件,两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。


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,中国选手庄则栋偶遇美国选手科恩,我国抓住这一历史机会,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,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。“乒乓外交”后,仅1971年到1979年,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就达到了100多个,说是小小的乒乓球转动了地球,一点都不为过。




限制小、参与度强、哪儿都能打

超高参与度,乒乓变国球


从历史角度来看,乒乓球是我国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的项目,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载体。在竞技体育方面做的出色,民间的基础便更是牢固。


乒乓球运动在国内非常普及,具备参与度强、场地和器材限制小等特点,让这项运动非常容易开展。室外和室内都能够进行,对场地的占用极小,一张球台就能打,无论是高级球台、水泥球台还是几张桌子拼在一起的临时球台,乒乓球的魅力都不会改变。


乒乓球非常讲究技巧,作为全民健身项目,对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极小,男女老少都能拿起球拍打上几局,以球会友,得到了中国人的普遍喜爱,因此被称作国球。


河南乒乓球运动基础雄厚

乒动中原立足大众,打造顶级赛事品牌


从乒乓球的发展史来看,乒乓球成为我国的国球绝非偶然,在过去的历史时期,乒乓球曾是我国对外的名片。国际赛场上,运动健儿为国争光,乒乓球的民间基础,同样非常雄厚。


河南选手在中国乒坛的地位举足轻重,刘国梁、邓亚萍等众多名震中外的乒乓球名将都出自河南。


1986年,刘国梁在同年被八一体工大队特招入伍。在三年后就入选国家青年队,并在1991年入选国家队,开启了传奇的国家队生涯。1992年,刘国梁就一举拿下亚洲杯男团、混双冠军和亚锦赛男团、混双冠军。


运动员时期战绩辉煌,教练生涯冠军满营,刘国梁是中国体育史上一颗闪耀的明星。



来自河南的刘国梁收获了满满的荣誉。在河南,乒乓球的群众基础雄厚,好苗子众多。在河南,乒乓球是一项群众基础好、参与人数广的大众运动。但在邓亚萍退役之后,河南选手在一段时间内却鲜有佳绩,直到2017年,河南才在全运会舞台再次绽放光彩,目前已有多名河南小将身披国字战袍。


究其原因,在于河南人热爱乒乓球,但曾缺乏立足大众的品牌赛事来调动热情、提高水平,河南省体育局主办、省乒网中心、省乒乓球运动协会负责联络各省辖市体育局共同承办的“乒动中原”,给河南的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、互相提高的平台,也引导着更多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。


中原顶级乒乓球赛事品牌“乒动中原”立足河南大众,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良性循环和发展,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四届,“乒动中原”的品牌形象也正在逐步走进千家万户,形成了立足中原、辐射全国的格局。


热爱乒乓球,为乒动中原河南省第四届乒乓球大众公开赛加油助威,总决赛就在12月21日和大家见面。

拨电话给我们

400-6998-789